去法院起诉立案的5大注意事项
1.明确管辖法院
根据案件性质选择正确的法院:
地域管辖:一般由被告住所地,被告户籍所在地或者合同履行发生地当地法院受理。
级别管辖:基层法院(如区/县法院)通常受理普通民事案件或者小标的案件,标的额过高或特殊案件需向中级法院提交。
2.准备齐全材料
起诉状:需包含原被告基础信息,诉讼请求,案由,事实与理由(签字/盖章)。
证据清单:如合同、转账记录、聊天截图等,复印件需与原件核对。
身份证明:个人需身份证正反面,企业需营业执照正副本+法定代表人证明盖章。
3.注意诉讼时效
民事案件一般为3年(自知道权利受损日起算),劳动争议需先申请仲裁。
超时效可能导致败诉,特殊案件(如欠条未约定期限)可灵活计算。
4.预交诉讼费用
财产案件按标的额比例收费(如1万元以下收50元),立案时需预缴,具体依照法院规定。
经济困难可申请缓减免,需提交贫困证明等材料。
5.跟进立案流程
法院审查周期通常为7日内,若材料不全需补正。
收到《受理通知书》后,及时查询承办法官并留存案号。
提示:可提前拨打12368或法院官网查询。法帅网在此建议尽量在律师指导下进行,避免多次往返法院,耽误案件进展。
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
资深律师一对一在线咨询
友情链接:
中国法律服务网Copyright @ 法帅网 版权所有 ICP:苏ICP备2021053723号-13 技术支持: 明图网络